網站地圖 搜尋文章 一般版 黑底色版 大字版
中華民國視網膜色素病變協會
:::左側區塊

超越障礙的心靈自由

發佈日期:2007/10/19 pm06:47:29

撰文:明章建

內容:
非常高興能有此機會和榮幸來分享我個人的親身經歷和看法,希望各位能更進一步了解盲人世界的心歷路程,其實只要我們能突破自我心靈的設限,便能超越生理上的障礙,同樣可以享受多彩多姿的人生。

破繭而出
沙士比亞曾經說:「唯有未曾經歷過痛苦和悲傷的人,才會嘲笑他人內心的傷痕。」 我認為:「唯有未曾失去視力的人,才會誤以為失去視力等於失去快樂。」 其實我總覺得不論眼明或眼盲、快樂或悲傷,都是取決於個人的人生觀到底是樂觀還是悲觀,而非決定於他的身體是否有障礙。就以我適應視力惡化的過程來說吧!雖然已事隔久遠,但我還深深地記得,當我知道自己視力不如常人的時候,已經延誤了醫療的黃金時期。在家人的鼓勵和陪伴下,我還是接受了手術,同時也經過一段戴眼鏡矯正視力的漫長歷程,但終究是回天乏術,無法完全恢復健康的視力,甚至漸漸地惡化,視力越來越弱,能見度越來越模糊。當時我的內心充滿焦慮和惶恐,但在我幼小的心靈深處,堅決地抗拒承認自己的視力已出了問題,極力爭取要和明眼同學一起學習、一起遊戲,甚至一起競賽的機會。在一般小學就讀那幾年,我逞強得不願意學點字,然而視力惡化的狀況卻是越來越嚴重。靠著一份不認輸的堅強毅力勉強撐到小學畢業,那時候,我終於無法再欺騙自己,心不甘情不願地進入盲校,同視障生一起就讀國中。於盲校求學過程中,我還是充滿排斥、反感和叛逆,甚至逃學!更不願意將已核發的殘障手冊拿出來使用!現在想想真的是很荒謬!不能接受自己的人,才是最痛苦的!如果我能早點接受自己,就不會失落童年和少年階段的快樂時光了!但幸運的是,後來我終究在愛的薰陶和鼓勵下,破繭而出。在盲人重建中心所獲得的心靈重建和職業技能,使我完完全全接納自己眼盲的事實,踏實地在按摩專業領域方面不斷充實自己,更不放棄自己所喜愛的諸多嗜好,譬如登山、旅遊、攝影. . . 等。

有限的視野,無限的眼界
「也許有限的視力,使我更能珍惜所見到的一切!」
我從小就熱愛觀賞大自然的美態,喜歡將美麗的景象透過彩筆畫下來。儘管我的視力不好,需要靠放大鏡吃力地觀察景物,先記憶在心中,再將雙眼貼近畫布,一筆一畫慢慢描繪。期間所需要花費的時間和心力,要比明眼同學加倍困難,但我經常在慢工出細活的畫作完成後,得到冠軍的榮譽,這出人意表的表現,卻使我陷入榮譽感和自卑感的交戰中!我多麼希望有一天醫學能挽回我的視力,讓我實現成為畫家的夢想…。但當我的視力不但無法恢復,而且越來越差之後,我終究得放棄繪畫這令我嚮往的至高理想!雖然歲月的流轉並無法撫平失去色彩的生命創痕!但我也試著找尋到另一種讓生活憑添色彩的新模式,那就是攝影。
為了延續紀錄大自然之美的熱情。雖然在拍攝每一張照片前,我同樣要透過放大鏡吃力地觀察想要拍攝的景觀,同時我的視力無法準確對焦,卻又酷愛按下快門那一剎那的感受,於是我購買了單眼變焦自動相機。這無非就是想滿足自己按下快門那一剎那的喜悅,那種可以將剎那化為永恆,為曾經走過的路留下痕跡的欣慰。
縱然在視力無法準確對焦的情況下,我仍願意多浪費幾張底片,多按幾次快門,直到洗出照片時,則可從成果中尋找到自己的最愛。懸掛在牆上的放大作品,西藏浪卡子的羊卓雍錯高山湖泊美景,就是我在千挑萬選中,對自己感到滿意的作品之一,也許此生已難重返那令我難忘的地方,但一張張已定格的照片,卻能永遠伴隨著我,成為最美的記憶。

最令我難忘的旅程
台灣俗諺說:「人為財死;鳥為食亡」。印證在多數人的生活中,該是一句極精確、生動的比喻。
我也曾經有過很長很長的時間,將生活重心完全擺放在累積財源上,因為我深怕自己無法負擔家庭重擔,更不願意成為別人的負擔,所以年少時,我非常拼命地工作,日以繼夜捨不得休息,只希望能好好把握住每一個工作機會,果然為自己打好經濟基礎。但是日復一日,除了工作還是工作的生活,總覺得生命中缺乏某些滋潤和動力,於是我開始問自己「真要只為財死嗎」?或者在短短數十寒暑的生命歷程中,我還能給自己一些精神食糧。
幾經掙扎後,我終於想出去走走,更想登高望遠,好好看看這世界美不勝收的點點滴滴。於是,我熱衷參加登山旅遊,也經常為視障朋友舉辦旅遊活動,曾到過許多令我難忘的地方,譬如西藏的珠峰,日本的富士山 …等。但令我最難忘的一趟旅程則是非洲之旅。
為了這趟旅行,我慎重考慮了許久,畢竟想登上非洲最高峰海拔五千六百八十一公尺的「吉利瑪扎羅山」,不僅要有好的體能,更要有健康的視力。我想每一位希望攀登高山的人,都是想靠自己的力量征服大自然,享受登上峰頂時的那一份成就感!當然我也不例外。所以每次預備要登上某座高山前,我總會做好各項該準備的功課,當然包括體能訓練、配備購置、團隊安全等考量,那一趟非洲之旅,對任何登山朋友來說,都是極具挑戰的,更何況我是個視障者!雖然我的內心熱切嚮往著這趟旅程,但心中總是有些缺乏安全感!於是我十分明確的表達自己的情況和意願,一再和台灣領隊確認,登山時請他一定要讓我緊緊跟隨在後,其他的問題,我相當有把握能因應。領隊一再表示沒問題!於是,我懷著無比興奮的心情,隨著團隊出發,暫時忘卻生活中所面臨的許多壓力,全心全意的投入在登上峰頂的艱困旅程中。終於在期待中我們向至高的目標前進,沿途不但山路陡峭,而且氣候惡劣,很多人都很難適應。夜越來越黑,山路越來越窄,我的視野也越來越有限,一不留神,突然找不到那位不只一次親口答應我會讓我緊緊跟隨的台灣領隊!我驚慌失措的緊緊拉住一位素不相識的黑人嚮導,因語言不通,對方並不知道我是個盲人。我試圖想告訴他,甚至請求他帶我登上峰頂,但因語言障礙,促使他不耐煩地一直想甩脫我緊拉住他的雙手。我堅持不願意放開,直到一群日本登山團經過時,我終於用所學過的日語請求該團員為我翻譯。當黑人嚮導知道我的視力狀況後,竟然全力幫助我,不但貼心的在前引導,還替我背起行囊!我們雖仍然無法用言語溝通,但是我們已經非常確定,兩人將追求的是同一個目標,那就是登上峰頂。當時夜黑風高,我一失足竟直往下墜,約有兩層樓高的陡峭懸崖,如不是引導我的那位黑人老兄,使盡全力將我救起,今天各位就聽不到我的聲音了。我內心的感激,實在難以言喻!當我們堅持到最後一刻終於登上峰頂時,透過黎明的天光,已看不清山下的景物,我們忘情相擁,更禁不住落下淚來。
這趟旅程,讓我深深體會到,如果當時,我沒有將自己最脆弱的視力障礙情況充分表達清楚,我不但無法登上峰頂,更可能成為迷途於深山中的山難者!而那位黑人老兄,能夠在如此情況下全力相助,真誠流露出人性善良面,更是令人敬佩!永存感激!

感同身受再出發
「你若未曾流過淚,可曾珍惜慈愛的手呢」?如果你未曾被限制在有限的空間中,久久無法自由遨遊於大自然的懷抱,一定很難體會視障者因視力障礙,家人、親友可能為了要保護他們,故在不知不覺中而將他們當成籠中鳥的苦楚!也許也有部分的視障者,尤其是中途失明者,更難於短時間內提起勇氣站起來、走出去。經歷了這許多人生的體驗之後,對於無法自由自在外出旅行的視障者內心之困頓,我確實感同身受,所以我常希望能為視障者多開發一些旅遊機會,一般大眾也許會認為視障者出不出門都一樣,因為出了門同樣看不見,有什麼樂趣呢?但事實上,只要旅程有細膩的規劃,能為視障者貼心安排較多動態與開發視覺以外的感官體驗,就能使視障者在旅途中,留下美好回憶。就以去年我們到日本黑部立山的行程來說吧!我們搭了七種不同的交通工具,穿梭於山林間,有時搭乘一級一級如階梯的列車,能透過顛簸的登階體驗其陡峭的山形;有時又經歷纜車懸空的刺激,使參與者充分享受飛行般的樂趣。在藹藹白雪覆蓋大地的美麗山色裡,也許有些同伴,確實連閃亮亮的白色雪景都無法看見,但他們快樂地躺在雪中,雙手抓住一把又一把的雪花,甚至用舌頭去親嚐!那美麗動人的情景,豈是用眼去看就能體會的呢?

重建需要力量
在我為中途失明學員進行職業技能教授與心靈重建輔導的過程中,發現每位學員的背後,都有一個感人的故事!他們都曾經是各個專業領域中的佼佼者,但因意外或疾病剝奪了他們的視力之後,他們不但失去了原本的事業,更失去了安全感。學習一技之長,對中途失明者是首要的重建之門,但除了學習技藝之外,更要奠定中途失明者願意重新回到人群中,願意真正接受自己的現況,在全力以赴地適應黑暗環境所帶給他們艱苦挑戰的過程中,他們更需要真正的心靈調適與領略大自然的風光,於是我經常鼓勵他們一定要站起來、走出去。有太多中途失明者的家人,也許是為了保護他們,所以不放心讓他們出遠門!但對每一個人來說,出遊是再自然不過的一種心靈調節,也是一種再健康不過的休閒育樂。如果為了視覺障礙而放棄人生中這麼重要的心靈調適機會,那麼對受創者可以說是造成二度傷害!因為他已失去看的自由,不該再失去傾聽、觸摸、用心感受等自由。同時在旅程中,也可以訓練中途失明者儘早獨立,充分運用視覺以外的感官來感觸許多陌生環境中的氣氛、空間和美感,更容易在旅程中結交到許多新朋友,使自己的心胸更開闊。當醫學無法挽回視力的事實確定之後,最重要的就是要適應失去視力之後的生活,當然包括如何讓自己在最不依賴他人的情況下,儘量獨立自主的尋求美好願景。透過旅行,可以訓練中途失明者與人溝通的能力,更能因增廣見聞,與人談話間拉近距離;也可因多與人群接觸而強化自信心,直至進入職場時,更容易適應各種考驗。
如果問我教學要具備哪些條件,我想我的回答很簡單:「熱誠、專業、同理心」。由於我曾是個想逃離黑暗的人,經過無數磨練最後我並非屈服於黑暗,而是去適應它,甚至掌握它。所以,我願意在後半生將自己所學,以專業能力為中途失明者之重建工作全力以赴。希望區域性重建中心的輔導,能夠使中途失明者不要和我一樣走過漫長的黑暗路,而能儘早因建立起自信和專業實力破繭而出。我想,自己曾經歷過的點點滴滴,一定可以成為他們的借鏡,更希望社會各界人士,能發揮同理心,接納這些因疾病或意外造成失明的重建者,讓他們能靠自己的努力,超越障礙,迎向光明,重獲心靈自由。